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猴子 2016-10-15

【篇一:蝶舞青春】

有人说,蝴蝶飞不过沧海。可你告诉我,那是因为她不知道海的那边有等待。于是我相信有彼岸,彼岸有花开,花开在梦想的土壤上,但我需要飞越一片海。

年轻的我们总是满怀着希望,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看阳光照进来,在书上拼出梦想的图案。那时以为梦想很近,只需振动翅膀,努力飞行,像古时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盼一朝为臣,足矣!那时以为时间很多,青春很长,我们尚年幼,大声地笑,欢快地说,当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好像,我们只是留恋了一朵花开的时间。

高考倒计时开始了,我们慌乱了,那被金色光芒笼罩的海洋,退却了绚烂的色彩,只剩下纯净宽广的蓝。我们睁着惶惑的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分分明明的写着“怎么办”。这时,你说:“食指有首诗叫《相信未来》,我们应该相信有岸,那里有很多花园,有一座座象牙塔,也一定会有我们为青春翩舞的身影。”于是我们一起望向你指的方向,迷茫中透漏着一丝希望的光芒。

坐在考场上,一脸平静的我内心波涛汹涌,抬头看见挂在墙上的钟,我想此时我们的心情就像那口钟里的针。有些人的心是时针,很是镇静,有些人的心是分针,不疾不徐,而我的心就是那根秒针,不停地滴答,怎么都静不下来。卷子发下来,眼前一片白,稚嫩的翅膀在白浪里挥舞,隐约有父母焦灼的脸,期盼的眼神。

就这样高考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吐了口气,想到:不知道是我在等待梦想,还是梦想在等待我,抑或两者都不是。后来才发现,是一阵蓝色的海风将我吹离了方向,飞向另一座花园,嗅着另一种芬芳。而我的梦想从不曾褪色,开着绿色的花朵,永不凋零。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大学亦不是终点,只是供我们休憩,构筑另一个梦想的岛屿,我们仍在路上,青春不朽!

现在忆起高考,亦有几分“忆峥嵘岁月”的慷慨与豪迈,那是一种磨砺,是一种成长。高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片海域,飞跃它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超越,是对自我的一种认识。在那片海域上我们迷茫过,然而谁的青春不曾迷茫?我们沐浴风雨、阳光、海浪,这些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分离,这只能是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珍惜友情,珍惜时光,感恩父母,感恩曾陪我们前进的人。

我在象牙塔里翩然起舞,也汲取力量,准备踏上另一段征程。高考那片海已让我不再害怕,因为她教会我如何飞行。青春仍在继续,我仍会努力前行。蝶舞青春,舞出我们的精彩人生!

【篇二:蜡烛的告白_700字】

今天读了几份报纸,有很多文字指责我,说是我伤害了蝴蝶,我最初很生气,想找到报社理论一番,继而很难过,觉得你们怎能这么冤枉我呢?

愤怒是觉得你们这么看我有损我的声誉,更是在恶意中伤我。想我一普通的蜡烛,一直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执着奉献,从不做违背我做人原则的事情,而前些日子,我只不过是凭借自己微弱的力量,帮助探险者赶走黑暗,为他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你们就这么指责我。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没有我,这些探险者或许限在山洞里,无法出来了,更别谈什么勇气和信心,是我让他们在探险中有了精神支柱,让他们在探险的路上走得更远。你们真的不能这么看我,想我几乎耗尽心血,却招来此番责骂,我怎么能不生气呢?

想到这里,我又觉得自己很悲哀,因为你们压根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哪些探险者,更无从体会他们在探险过程中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探险者每个人都胸怀梦想,意图探知自然的神奇奥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异常小心,不仅仅是因为危险,更是因为他们知道自然的重要性,只是他们没有熟悉蝴蝶的习性。而作为一支小小的蜡烛,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点本分而已,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使命。这一切本无可厚非,却招来了此番非议。是我们在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我自身需要反思,那些无端指责我的人也应该深刻反思。

写到这里,我有些迷惘了,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无所适从,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自己。我的内心憋屈,我一支小小的蜡烛,只是本着自己的良心做事,照亮探险者脚下的路程,怎么会被人指责呢?我又感到极其内疚,是我的行为导致蝴蝶千禧他处。细想来,我又是幸运的,遇到一帮真正的探险者,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发现了美,又珍惜美。我们没有为一己之私去破坏洞穴的环境,我觉得这才是良心的探险者,大自然真正的知音。

无端地指责只会阻止文明的进步,土地沙化了,森林砍伐了,物种灭绝了,指责能扭转局面吗?有时间发牢骚,我们不如多种一些树,去退耕还林,去保护珍稀动物,让有意义的行动取代我们的口头正义,去争取和谐生态,让蝴蝶再飞回来。

我再次告诉大家,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蜡烛,纵使内心有诸多不愿,我还得听命于我的主人。只有人提高了意识,这些怪象才可能改变。

【篇三:打开心锁,和谐生态400字】

不知你发现了吗?大千世界,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那种真诚、善良和美好。可为什么亲爱的蝴蝶,你对我们避而不见呢?清晨,清风荡过枫树枝头上的点点绿色,发出沙沙的声音。它和墙上的夹竹桃一起,似乎正在唱着生命中最欢快、最动人的生命乐章,那就是真诚。这是一种来自自然,不虚伪的,质朴真是的美。

拥挤的街道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对不起,碰着你了!”“没关系,没关系!”被踩着的面带笑容,没有丝毫责备的神色,有时还挺疼的,不过没关系——那一句“对不起”比红霉素药水还奏效。正是这一句很轻松的话语,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将对方心里仅存的怨气化作云烟散去。这就是真诚的力量,它就像人的灵魂独白,清除了遮挡心灵的纯洁的污垢,让人与人之间像水晶一样剔透。

亲爱的蝴蝶,我们之间也许久缺少这种真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尚且好说难做,更何况我们同属两个不同物种的世界你?朋友相处久了,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细微的眉头,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真诚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那天我们的闯入时候真的有点突兀,但真的事出有因。作为探险者,我们的本质是探险美丽,面对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洞穴,我们又岂能轻言放弃呢?至于点燃那支蜡烛则更是无奈之举也!在漆黑的山洞里,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支撑;倘若没有光的指引,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迈开脚步了。我们还得感谢光,也正因为有它,我们发现了你,才得以目睹你的美。

亲爱的蝴蝶,你真的误解我们了,我们没有恶意。人和自然是好朋友,好朋友自然就需要真诚。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对你说声“对不起”,可是你却已经悄然离开了。现在很多人之间的关系都结成厚厚的冰凌,除了冷漠还是冷漠,那一份真诚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为什么呢?就因为缺乏真正灵魂上的交流与信任。面对你们,我们希望用真诚打开这扇窗,希望博得你们的理解。这份发自内心的真诚,可以打开我们彼此的心锁,它是那么耀眼高贵,更让我们体验其中的那份美好。

来吧,亲爱的蝴蝶,希望你们能理解我们的真诚,共同缔造和谐的生态。

【篇四:静静呵护一朵花开】

安东尼在他的绘本中说:“我们讨厌一朵花时,把她摘下来,喜欢一朵花时,也把她摘下来。”这寥寥数语,竟引人在宁静遐思中悄然顿悟。

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惊扰了那份我们眼中最为珍视的美?

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於心底的珍视,不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采撷整朵蓓蕾的芬芳,不为了欣赏蝴蝶美的姿态而去喧扰那一份静谧与安然,这才是真正欣赏者的姿态:安静,不出声,不触碰,伫足於局外,只愿用远远的目光爱抚,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

张晓风曾在散文中记载过:路过一位友人家,拜访闲聊之余却瞥见一株静默於房屋一隅的昙花,她默然倔强地抖开一身铁树般浓郁厚重的绿色。问起友人才知道这是一株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倔强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时差,只肯在白天绽放,无论友人用尽何种方法,她始终不肯再绽开那璞玉般洁白通透的花蕾。张晓风在敬重这株倔强花朵的同时却又深深惋惜她的命运。无论是多少呵护与栽培,多少盛赞她绽放容颜端庄清丽的溢美之词,都无法滋润她那离开初生土壤的倔强根系,都无法使她再绽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丽。

让美丽回到她最初的环境中去,去肆意盛开属於她的光彩,别让你的欣赏,影响了她的绽放。

闲暇时读书,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一位老人,借着微熹晨光,披衣而坐,默默於窗扉间凝神细窥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扰,没有上前采撷,也未用一卷胶片记录花朵浅眠的模样。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开,这更是一种尊重,无言,却浸透在凌晨清浅的天光里,提醒我们,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是倔强而美好的生灵,怀着尊重与珍视,去欣赏,去“迁就”她们,才能领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动。

蝴蝶在黑暗中的栖息是静谧的,莫用蜡烛的光去打扰她们。花朵的绽放是自然的、宁静的,莫用照相机的闪光惊扰她们。我多想告诉每一个脚步匆匆的看花人,轻一点,慢一点,远远看着就好,别让你的影子,挡住了哪一片花瓣的阳光。

【篇五:蝶失】

索尔仁尼琴曾说: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

可多数人并未意识到,物质急速膨胀,世界空前繁荣,这一派光鲜场景背后却是伤痕累累的自然。

曾有几个人去山洞探险,因光线太差而点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几日后再去,原本栖息在洞壁上的蝴蝶已远退到山洞深处。他们这才意识到蜡烛——不经意摆放的小小物件,竟让蝴蝶“逃亡”了。

如今,“逃亡”的哪里仅仅是蝴蝶?恐怕是整个大自然。曾经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原配世界渐渐远去,浮躁与欲望充斥人们心灵。人们将自己当成了地球的主宰者,忘却了自己也只是地球“住客”的身份,更忘却了万物平等、互相依赖的道理。

或许是没有意识到哪怕很小的行为也会对自然造成巨大影响﹔或许意识到了,但为了一己私利,将大自然的哭泣与求饶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人预言:将来,雷暴与大雨将不再是上帝的行为,而是人类的举动。倘若李太白穿越到现代,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万丈豪情也将化作泪水与哀叹,那种苦涩将比“杜郎重到须惊”深重百倍。自然之殇,比家国之痛,更令人揪心。

缪尔曾言: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是走向内心。梭罗扛把斧头,在树林间自给自足地诗意栖居。他修剪门前花树,正如他刈除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如同大自然般自由呼吸与生活。而我们呢,走向支离

破碎的外界,确实发现它是我们浮躁内心的外化与映照。当自然之光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应该开始反思:索取得是否早已足够,何时才能放下浮躁,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的琐屑与浮华将我们推至深渊,我们也将自然残存的美好逼入死角,当自然彻底走失的那天,也将是人类的终结。

张晓风呢喃: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是呵,蝶失不是偶然。我们何时才能如梭罗一般,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篇六:非宁静无以致远】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於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於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於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於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於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於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於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着作等身却仍躬耕於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绦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麽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着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篇七:寻】

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麽!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麽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麽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麽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那些古时的遗迹,就在城内:柱子倒了,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而在罗马人看来,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是不是过於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再去寻找?

啊啊,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静静地美下去吧……

【篇八:安然相对不惊飞】

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我们,或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

美国有一首流传已久的诗:“在田纳西放一只坛子,原野上的一切将绕此重新展开。”这,无疑是将人的影响置於了世界的中心。人,在所向披靡的征途中为自己加上了无上的尊冕。的确,天地有大美,壮阔无垠,可天地又是如此的脆弱,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其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注定会成为人们想要承担却又无法承担的重任。对此,我们可以做的并不很多,只有在一开始便小心翼翼,不误闯入自然不容侵犯的领地。

对自然环境保有一定的距离,实在也是出於一种对人自身的保护。自然脆弱,人实则更为脆弱。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无往不胜的,而作为个体,又何其渺小。试想,当我们大呼“山登绝顶我为峰”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对於高山的畏惧与不安。而面对后退的蝴蝶以及逝去的美丽,我们追随的脚步里又还凝聚着多少无奈与担忧。我相信频发的灾难是自然备受重压后愤怒的呐喊。人会不会有一天像古龙所描述的盖世英雄,“登上了山顶,却发觉自己已一无所有。”那样的人类会不会感到万分的孤独与惶恐?

其实,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於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古人也寻幽探险,也流连於“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但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虔诚而小心。他们只是竹杖草鞋,手攀足踏,也适可而止。我以为,这样的探险,才是真正触摸了自然的心跳,却不将其惊扰的方式。如此,既将人的环境诗化,也使万物自然的环境留得一份清静。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环境所赠予的天光云影,花柳水月,却切不可去探求、征辟自然的禁地。古人所谓“天人合一”,我宁愿将其理解为是人在天地之间安详地栖息,而让心神畅游於世界。

很喜欢陆放翁一句词:“沙鸥相对不惊飞。”这固然是说人要少机心,但人若能对环境毫无机心,不事窥看,自然想必也可与人安然相对不惊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