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语文作文

猴子 2016-10-15

【篇一:逝去的永恒】

迎着晨曦微光印上时间的痕迹,跋涉于人生浅滩的步伐逐渐蹒跚;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不老的生命会在风浪之后更加通透与慈悲。

自然永恒,年华将逝。纵使万物皆逝,有一种精神独留生命的长河,那就是以梦为马、奋斗不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人的可贵之处,恰在于坚持最初的选择。时光溜走得那样义无反顾,一味凭栏望月自叹,是一种愚行;任时光悄然而逝无所为,是一种堕落。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

人们说,勤劳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辜负一颗种子的期望。小小的三文鱼,河流是它今世的家,海洋是它前世的梦。在肉眼不可及的河流深处,它们奔涉万里,不休不止,正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一种存在千年的对梦想的坚持。生命如此短暂,却不留私心地将青春消费在回游中。它们选择流浪青春的远离,却将生命代代延续,成为永恒……

三文鱼,我,向你礼敬!

大家可曾知晓,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或许,我们认为,五分钟太过短暂,可是小麦花却静静地绽放,尽心地开放,安心地等待生命的凋谢。它没有忘记使命,它要留下那饱满而灿烂的果实,供人享用。这,是小麦花的永恒。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实世界里的我们,遭遇旅途不顺,常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清泉石立,花迎鸟语,大好光阴已在咨嗟虚叹中毫不留情地离去!

不要忘了海子的教诲:“人要有遥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看林徽因,正值青春年华,却与丈夫到乡间寻访古建筑,践行人生理想,正如金岳霖赠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一电影感动了无数人。我们没有与万物共生死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尽情地开花,为春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万物皆逝,唯精神永存!一路向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翩翩起舞,直到不能!

【篇二:心田半亩种青春】

一首歌中唱道:“种桃、种李、种春风……”我有心田半亩,愿用它来种下青春。

韶华易逝,流逝如掌中沙的是年轻的光景;然而,青春却可以长驻,保持不朽的是一种昂然的生命力,绽放的乃是生命之春的盎然气象。

光阴流转中,多少人失却了直面人生秋冬萧索的勇气。张爱玲晚年高群索居,三毛断然选择结束生命,连李敖这般强韧的人也曾扬言:“若再也说不出话,将垂垂老矣的我扔到海岛上吧。”他们所畏惧的、急切逃避的,便是现实中的“青春不再”……不复浪漫,不再强悍。殊不知,岁月会侵蚀身体,但是只要心不老,时光永新,青春亦可长存。

奥地利作家托尔斯曾歌颂过:抚平心灵的皱纹,等同于青春永驻。

在时光的潜网中,没有谁能逃脱自然的规律;但在心灵的空间中,乘长风、万里溯流而上者并不鲜见。画家黄永玉古稀高龄,仍以“流浪者”的心态对待名利,以“冒险者”的姿态广泛尝试多种艺术领域,不断发掘新奇。同样,齐白石晚年仍不懈追求画艺的提升,多次改变画风,终达登峰造极的境界。诗人席慕容步入老年后,每每与青年人畅谈文字,那眼眸里闪烁的光芒仍告诉我们:那是一位满怀诗意的女子。

美人会迟暮,但眼神中的光彩不应湮灭。华年会消逝,但激扬活力的青春不应褪色。

当我们一次次阅读那些名诗、欣赏那些名画时,我们分明在触摸一颗颗跳动的心,那么有力,那么张扬,也许它们的创作者已经离去,但我们坚信会有另一批朝气蓬勃的来者接过其衣钵,成为人生的新歌者。

我想,这是深植于我们血脉中对美对青春的认同。这份敬与爱,犹如一根细而长的线,将我们一颗颗珍珠串连起来,熠熠生辉。

抛开童稚、拥抱青春的我们,不妨在心间种下青春吧,看着自己有刻度地成长,拥有一片浓荫,撑开无限春天。

【篇三:青春不朽,死亡何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有人说,青春不朽的想法是天真的,只是不着边际的年轻人浪漫的幻想。也有人说,哪里有什么东西能够长存不朽,一切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我想说,也许他们说的都对,但在我看来,有些人的青春会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可以说,他们的青春是不朽的。

与命运顽强对抗的青春不朽。不必说患上失聪却仍坚持音乐创作,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是不朽的;也不必说遭受了七平米,二十七年的劫难却仍为撞碎种族隔离的墙而奋斗的曼德拉赢是不朽的;只说在最狂妄的年纪里忽地失去了双腿却悟出了生命真谛的史铁生,他用他的笔教会了人们什么样的青春是不朽的——虽然命运对于他如此残酷,即使他也曾被这命运打倒在地,但经过日日夜夜的思索,他最终醒悟,他坐着,但灵魂站了起来,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学的盛宴。我想,这样的青春是不朽的。

推动历史进程的青春是不朽的。明朝时的郑和幼年经受战乱、身心的苦痛,但他并没有被打败,而是铸就了他坚强的意志。他曾经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先后七下西洋,他对待土著人民、外国友人,甚至是海盗都彬彬有礼,以理服人,彰显了大国风范,后几次时他便受到了人们的热情欢迎。虽然第七次时一去不返,但正是这次,他到达了心中的圣城——圣地亚哥,完成了自己的梦想。郑和七下西洋,推动了明朝的发展,这样的青春不朽。

乐于奉献的青春是不朽的。萧楚女曾说:“人应该像蜡烛那样从头燃到尾,这样人生才是光明的。”曾经感动中国的黑龙江女教师张丽莉,为了保护学生,让自己二十几岁的人生留下了不可弥补的缺陷,但她从不后悔,也不抱怨,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的青春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了,她用行动将自己的青春扩大化了,这样的青春也是不朽的。

青春不朽,并不是不承认死亡和衰老的存在,相反的,正是由于直面死亡而不惧怕,才成就了不朽的青春。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个必然会到来的节日。”有些人的青春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们在生前不惧死亡,他们死后仍能被人们永远铭记——他们的青春是不朽的。

青春不朽,死亡何惧!正值青春的我们,是要不朽的青春,还是被人遗忘,一切尽掌握在我们手中。

【篇四:薄暮依旧炒米香】

夕阳笼罩下,村口一片静谧安宁。橘红色的阳光渗过茂绿枝叶间的缝隙,在天地间洇出一幅金灿灿的油画。

我又一次迈进村子,却再也辨不出曾经的痕迹。村口的老人们喃喃说道:“扎伞的老王在你走后两三年就死啦,这不,十多年光景,当年那个还吮着指头的你,现在都长成大小伙喽。岁月不饶人哩……”见我欲问,一旁佝偻着背的老太太插嘴上来:“若是说来,你该还记得那炒米师傅吧,喏,再往前走两个巷口便是。”

年幼时的我,恍惚以为村里的所有都是永恒的。可岁月从没有停止她那匆匆的脚步,逝去成了不变的旋律。好在,还有这样一处值得我惦念。

走上前去,三五人群团着的,不须再辨,正是我幼时那位炒米匠。他端坐在不知谁家砌房留下的水泥墩上,正心无二顾地边旋转边望着抓在手上、早已炭黑的葫芦形炉膛。阳光静静地覆在他的额头上。黝黑的额头上沟壑纵横,沁出的细密汗珠簇拥着,反射出迷人的金光,似一抔泥土中散落的金粉。

他的右手正奋力地鼓着风箱,简陋的炉灶上火苗跃动。一旁的小炉灶上支着一口锅,清净的汁液正烧得噼啪作响。细细听来,寰宇间仿佛只剩下火苗炙燃的嗞嗞声。轻轻一嗅,糖汁熔化的丝丝甜意直润肺腑。

炒米匠望着压力表,轻轻一唤:“要炸喽!”平淡中渗出一丝威猛,把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吓得哇哇直哭。炒米匠嘴角轻咧,围观的大人倒是笑得前仰后合。只见他娴熟地把炉膛塞入布箧中,手中一根杵棒猛力一拨,“嘭”地一声,白烟缭绕。那孩子这会儿破涕为笑。脆脆的香气混合着糖汁软软的清甜让人心旷神怡。

趁着热,炒米匠将筷子挑起一丝糖汁,拉伸成一条绵绵的线。火候到了,将糖汁倒入了一旁的浅铁盒,再将新制的炒米倒入,竹篾将混合好的炒米糖摊平,待冷却了用刀切成方块,便成为我童年里最恋恋不舍的美食。

“还是当年那般香呦!”我轻轻吐了一句。炒米匠这才抬头,仔细地凝望着我,愣了好一会儿方才恍然大悟。他笑盈盈地望着我:“还行还行,真没想到你居然也长成这般大了。”我笑问:“如今生意如何?要知道,当年的我可对你崇拜得不行呦。”他似有心思般轻轻一叹:“曾经,我们也以为这手艺会传下去。这才十多年时间,哎……光阴过得真快呀。”

我品出他心中的一丝不舍,悄悄离开,心中萦绕着些许困惑。回头望去,炒米匠和他的活计儿沉浸在薄暮里。

薄暮依旧,炒米香。吆喝声渐渐地,渐渐地,寂了下去。